20030312

講美02#逃離越南:講美難民營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<講美難民營,最後一月>,記者劉禹慶
<陳氏娣:兩百多人擠一條船,逃離越南>,劉禹慶專訪
<觀察筆記專欄:撫今追昔>,黃明裕/自由時報南區新聞中心區域特派員
<講美小將,無人接棒>,記者劉禹慶

(自由時報20030311*高市版P12_大高雄焦點)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劉禹慶20030311*自由時報高市版P12_大高雄焦點

<講美難民營,最後一月>,記者劉禹慶(圖x1,含圖說)
[ 曲終人散:越南收容中心下月拆除/回頭一瞥:舊人重遊舊地,感觸良多]

【記 者劉禹慶/澎湖報導】澎湖白沙講美難民營,雖自民國七十七 年送走最後一批難民後,但原有營舍移交軍方管理,幾經駐軍轉手後,現由海岸巡防局七二大隊進駐,因於房舍年久失修,預計下月拆除重建,連帶使動亂年代的記 憶,也將隨之走入歷史,七二大隊計劃在拆除前,邀請當年難民營的居民、管理人員重返,進行最後的巡禮。

民國六十六年越南動亂,大批越南難民搭船往外逃竄,當時的救總先在西嶼繼光營區(現已廢棄)設立難民臨時收容中心,後因發生暴動,翌年移撥至白沙講美營區, 全盛時期收容難民多達千餘人,後在天主教普愛會、紅十字會等國際人道救援組織協助下,分別轉往加拿大、美國,最後一批五十餘名的難民,則發放越南難民臨時 居留證,在政府的協助下,送往桃園輔導就業,七十七年正式關閉難民營。

當年協助管理難民的縣警局行政室課員邱建源表示,難民營當時由澎湖防衛司令部管理,並由僑委會派出主任、助理駐地,就近協助轉往他國或前往台灣本島輔導就業,政府每個月發給零用金五百元,大部份的越 南難民都相當良善,並未如外傳大規模暴動、女孩「外賣」等情事,後由於國家政策改變,八十二年起分別在外垵、馬公、後寮、吉貝發現的難民船,就以人道補給 送走,僅有吉貝那次因船隻嚴重損壞,送往台灣三峽外僑收容所處理。

而在講美難民營旁經營雜貨店多年的呂先生表示,當初第一、第二批送入難民營的,多是有錢的華僑,花起錢來比台灣人更大方,也只有聽說少數打架事件,甚至有少數難民夜間外出遊盪,但秩序相當良好,並未有擾民的現象,普遍在講美留下不錯的印象。

>>圖說:「昔日曾為越南難民提供臨時收容中心的白沙講美營區,由於房舍過於考舊,即將於下月份拆除重建,正式走入歷史。(記者劉禹慶攝)」###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<陳氏娣:兩百多人擠一條船,逃離越南>
[ 有幸,到講美,結婚生子定下來/有情,不走了,愛上台灣人情味 ]

【記者劉禹慶/專訪】民國六十六年輾轉由越南頭盾搭乘漁船逃往台灣,被送入白沙講美越南難民營,就近認識當地居民結婚生子的陳氏娣,是目前少數仍留在澎湖的越南難民。昨日得悉難民營舍即將拆除重建,前往舊地重遊,不勝唏噓,憶起當年的往事,更是如數家珍一般,成為少數知悉當地難民營歷史的耆老。

現年五十八歲的陳氏娣,父親為廣東人,母親為海南島人,原本在越南生活相當優渥,民國六十六年南北越戰爭爆發,由於局勢不穩,以大人十兩黃金、小孩五兩黃金的代價,帶著年僅十四歲的兒子,搭乘台灣漁船逃出越南。回憶起逃難之時,陳不免感慨萬千,船上二百五十一人擠得無容身之處,每天只能分到一點點稀飯,在海上漂流,尋找自由的天地。

漁船在茫茫大 海中航行三天,好不容易抵達新加坡,卻遭新加坡拒絕登岸入境,隨後轉向泰國,又受到同樣的命運,本來要駛往香港,但台灣船員建議駛往台灣,可以獲得較好的待遇,因此在十六天之後終於抵達高雄港,其中一名小孩由於不堪飢餓病死船上,屍首拋向大海,竟然也隨著難民船漂向高雄港,冥冥之中似乎已經注定。

抵達高雄的難民船,受到台灣當局細心的照顧,由救總安排送往澎湖西嶼繼光營區,但那年中秋由 於語言不同,帶著酒意的士兵及難民因兩國國旗沒有同時升起,發生暴動圍毆事件,難民遂移往白沙講美營區,而陳氏娣因緣際會認識了講美當地經營雜貨店的當地村民,結婚後留在講美,未隨其他同伴轉往他國或台灣本島輔導就業。

新近越南局勢較為穩定,陳也曾返回越南探親,並於四年前經營起仲介越南新婚的工作,撮合超過百對佳偶。但問起陳是否想回越南定居,陳頻頻搖手,認為澎湖人情味濃厚,而且治安較為良好,而在澎湖近三十年的生活,目前的陳氏娣講台語也能通,並不時協助警方擔任越南語翻譯工作,生活相當愜意。###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<觀察筆記專欄:撫今追昔>
,黃明裕/ 自由時報南區新聞中心區域特派員

越南難民營即將在歷史的篇章裡入土了!

走過講美這兒,建築物與空間的配置,在海風吹拂了二十六年後,彷彿仍可以聽到急促的異國語言,好似一雙雙不安的眼睛,還在四處張望著。

烽火連天裡,南越政權崩潰,宣告美國作為自由民主警察的任務挫敗,是上世紀七○年代,共產世界的一大勝利。從此,美國開始反省外交政策,和解代替對抗的策略,主宰當時的國際政治,並逐步以經濟手腕和鐵幕交流,終於掀動世紀末的東歐共產集團瓦解!

而那場長期的越戰,最後是投奔怒海的鏡頭,驚心動魄的載浮載沉景象,敘明共產的可怕 (i)。當時,澎湖講美越南難民營,見證了戰爭、奪權,摧毀的不只是一個國家,一個家庭,個人人格,世界都在煎熬中。

這段越南人流離和淚水的記憶,終於要在台灣的土地上閣眼,時代的悲劇,曾帶給台灣人怎麼樣的啟示?

那段感同身受的憂傷裡,台灣奮力在經濟上發展,超越政治鬥爭下的中國。

但是,撫今追昔,現在台灣深陷政治鬥爭,中國卻猛力追求經濟發展,實力凌駕台灣。

回首難民營的一頁,台灣的步履已然蹣跚,風雲遠去中,憑弔史實的,撞擊的又何止追憶而已?###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<講美小將,無人接棒>
[ 他們,叱吒棒壇:成軍四年,一舉奪下亞洲盃冠軍 ]
[ 他們,需要傳承:主力畢業了,人口外流誰來接棒 ]

【記者劉禹慶/澎湖報導】昔日澎湖白沙講美因越南難民營而知名,引起國際救援組織矚目,但隨著歷史洪流的演變,「難民營」成為代名詞,講美又成為不起眼的澎湖漁港小鎮,卻因一批為國爭光的棒壇小子掘起,勇奪亞洲盃少棒冠軍,再次讓講美揚名國際,「講美精神」也繼「紅葉精神」後,成為中華民國棒運發展的希望象徵⋯⋯(ii.)

>>圖說:「講美精神為澎湖人的驕傲,特別在講美設立紀念碑(iii.),掩蓋過去難民營的歷史,成為新的講美代名詞。(記者劉禹慶攝)」###


*  講美現場時間20030310, 原剪報20030311, 20110730標題重編。劉禹慶是<中南島,僑民女孩>文中的三名同行記者之一
i.  請注意本特稿已表達特定政治立場。
ii. 本則講美少棒隊新聞僅節錄第一段新聞導言,全文請參見剪報圖檔。
iii. 原圖中之講美國小少棒隊紀念碑文為「少棒爭輝,智勇超群」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